章节-第十四章 因果关系:部分自发和部分隐喻
本章挑战了传统哲学中将“因果关系”视为不可分解的基本概念的观点。作者认为,因果关系并非一个单一、纯粹的概念,而是部分直接源于经验,部分通过隐喻扩展而成的复杂概念。
因果关系的原型:直接操控
因果关系的核心,即其原型(Prototype),源于我们最直接的身体经验——直接操控(Direct Manipulation)。婴儿通过抓取、投掷等行为,体验到自己作为“施事”(Agent)能够改变“受事”(Patient)的状态,这是因果概念最原始的经验基础。
我们认为把因果关系理解为经验完形更好。要恰当理解因果关系就要将它视为其他组件的一个群集。这个群集形成一个完形,即一个整体——在人类看来,整体比组成它的部分更基本。
这种原型的“直接操控”经验包含了一系列共同特征,如:
- 施事有改变受事状态的目标。
- 施事是能量来源,并控制着行为。
- 施事与受事之间有物理接触。
- 受事的状态改变是可感知的。
从原型到范畴
因果关系这个**范畴(Category)是以“直接操控”这个原型为中心,通过家族相似性(Family Resemblance)**来组织的。其他非原型的因果关系(如远距离的、非人类的、多施事的因果关系)之所以被我们理解为“因果”,是因为它们与这个原型具有足够多的相似特征。
我们将它们作为_完形_来体验,也就是说,对我们体验而言,这些属性整体出现比它们单独出现更为基本。通过在我们日常活动中不断出现,因果范畴就出现了,它是以属性复合体为特点的原型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的隐喻延伸
因果关系这个直接涌现的核心概念,通过一系列隐喻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和丰富,使其能够应用于更广泛、更抽象的领域。
1. 制作 (MAKING)
“制作”是在“直接操控”的基础上,通过隐喻扩展而来的概念。它增加了“创造出新种类事物”的特征。
- 隐喻-物体从物质而来 (OBJECTS COME OUT OF SUBSTANCES)
我用一张报纸_做了一架_纸飞机。 (I made a paper airplane out of a sheet of newspaper.)
- 隐喻-物质归于物体 (SUBSTANCES GO INTO OBJECTS)
我把一张报纸_做成了_纸飞机。 (I made a sheet of newspaper into an airplane.)
2. 创造 (CREATION)
“创造”的概念则是在“制作”的基础上,通过与“出生”这一基本经验的关联而形成的隐喻。
- 隐喻-创造是诞生 (CREATION IS BIRTH)
- 我们国家_诞生于_对自由的渴望。
- 他_孕育出了_一个极妙的理论。
- 爱德华·特勒是氢弹之_父_。
3. 浮现 (EMERGENCE)
这种隐喻将精神或情感状态视为原因,而行动或事件则是其结果。
- 隐喻-状态是容器 (STATES ARE CONTAINERS)
- 他_因_绝望而射杀了市长。 (He shot the mayor out of desperation.)
- 他_因_筋疲力尽而倒下了。 (He dropped from exhaustion.)
结论
“因果关系”并非一个不可分析的基本单位。它是一个以“直接操控”为原型的、可被无限分析的经验完形,并通过多种隐喻的方式被不断扩展,从而构建起我们理解世界的基本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