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第二十三章 隐喻、真理、行动
本章的核心观点是,隐喻不仅仅是理解世界的工具,更是定义现实、指导行动、并最终成为自我应验预言的强大力量。一个隐喻一旦被接受,它所蕴含的逻辑就会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而我们的行动又会反过来强化这个隐喻所定义的现实。
隐喻定义现实
无论是常规隐喻还是新隐喻,都通过其蕴涵的连贯网络,突显现实的某些方面,同时隐藏另一些方面。当我们接受一个隐喻时,我们实际上是在接受它所定义的那一个版本的现实。
核心案例:能源危机是“战争”还是“选择路径”?
本章以美国前总统卡特应对能源危机的例子来说明。
-
卡特的隐喻:能源危机是“道义战争” (A MORAL EQUIVALENT OF WAR)
- 蕴涵: 存在“敌人”(如OPEC)、威胁国家安全、需要设定目标、做出牺牲、建立指挥链等。
- 现实建构: 这个隐喻将能源问题定义为一个需要对抗和战胜的外部威胁,从而为一系列政治和经济行动提供了合法性。
- 隐藏的方面: 忽略了能源问题内部的技术、经济和政治结构问题。
-
洛文斯的隐喻:能源问题是“软/硬路径选择” (HARD AND SOFT ENERGY PATHS)
- 蕴涵: 能源系统有不同的技术和社会结构(硬路径如核能、石油;软路径如太阳能、风能),不同的选择会导致不同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后果。
- 现实建构: 这个隐喻将能源问题定义为一个内部的、结构性的选择题,焦点在于我们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社会。
隐喻不仅仅是观察现实的一种方法,而且是进行政策变化、采取政治和经济行动的许可执照。
隐喻与真理
在一个由隐喻所定义的现实框架内,**真理(Truth)**的问题便会浮现。一个陈述是否为“真”,取决于它是否与该隐喻的蕴涵网络相吻合。
如果你认为现实就是这一隐喻所界定的那样,也就是说,如果你把能源危机看成战争,那么你就能回答隐喻蕴涵是否跟现实相吻合这样的问题了。
例如,在“能源危机是战争”的框架下,如果卡特的政策真的迫使OPEC大幅降价,那么“我们赢得了一场胜利”这个陈-述就是“真的”。但如果你不接受这个“战争”隐喻,那么这个陈述的真假问题本身就失去了意义。
隐喻指导行动
对于隐喻而言,比真假问题更重要的是它所批准的行动(Action)。我们生活中的大部分决策——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个人生活——都基于我们有意或无意中接受的隐喻。
我们作推论,设定目标,作出承诺,实施计划,所有这些都以我们如何通过隐喻有意无意地组织我们的经验为基础。
因为有权势的人(政治家、商人、媒体等)常常能将其隐喻强加于社会,所以理解隐喻如何定义现实、塑造真理、指导行动,对于我们进行社会和政治批判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