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第三十章 理解
本章作为全书的总结,升华了理解(Understanding)这一核心概念,并将其置于经验主义(Experientialism)神话的中心。作者认为,真正的理解源于互动(Interaction),它超越了客观主义神话对外部世界的掌控欲和主观主义神话对内在自我的孤立拥抱。
对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的最终反思
- 客观主义的视角: 将人视为独立于环境的存在,其核心动机是对环境的掌控(Control)。这导致了“知识就是力量”这类隐喻的产生。
- 主观主义的视角: 同样将人视为独立于环境的存在,其核心动机是克服由此产生的异化(Alienation)。这导致了对内在自我、情感和直觉的拥抱。
经验主义的视角:理解源于互动
经验主义神话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人是环境的一部分,而非独立于环境。在这种视角下,理解的核心不再是掌控或克服异化,而是与环境和他人的持续互动与协商。
经验主义神话认为与环境的互动牵涉到相互改变。如果不改变环境或者被环境改变,你就不能在环境中发挥作用。 … 在经验主义神话里,理解源自互动,源自与环境和他人的不断协商。
这种基于互动的理解,其过程如下:
- 我们的身体以及我们所处的自然和文化环境,通过自然经验维度赋予了我们经验以基本结构。
- 重复的经验形成了范畴,即结构化的经验完形。
- 当我们用这些直接源于互动的完形来构建经验时,我们就在直接理解。
- 当我们用一个经验领域的完形来构建另一个领域的经验时,我们就在隐喻式地理解。
基于理解的经验主义应用
这种以互动和理解为核心的经验主义视角,为我们思考一些重要的人生领域提供了更丰富的框架。
-
人际沟通和相互理解: 真正的相互理解并非“管道式”的信息传递,而是一个通过协商、寻找共通经验、并借助隐喻来传达非共享经验的创造性过程。它需要耐心、灵活性和同理心。
-
自我理解: 自我理解与相互理解遵循同样的逻辑。它需要我们不断地与自己“协商”,寻找能将我们各种矛盾、复杂的经验连贯起来的个人隐喻,从而为我们的生活构建新的意义和故事。
自我理解的过程就是不断为自己构建新生活故事的过程。
-
仪式: 无论是宗教仪式还是个人化的日常习惯,仪式都是一种通过重复的、结构化的行动来赋予我们生活以意义和连贯性的方式。仪式是文化隐喻和个人隐喻得以保存、传播和体验的重要载体。
-
审美经验: 艺术并非脱离现实的纯粹主观体验。艺术作品通过提供新的经验完形和新的连贯性,帮助我们重构对世界的感知。因此,审美经验是一种富有想象力的理性活动,是创造新现实的重要手段。
-
政治: 政治意识形态同样是由隐喻构建的。这些隐喻在突显某些现实(如经济效率)的同时,也必然会隐藏另一些现实(如劳动的意义、人的尊严)。因此,对政治和经济隐喻进行批判性分析,揭示其如何塑造和限制我们的生活,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