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公元前 384—前 322 年)是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与他的老师人物-柏拉图、以及人物-苏格拉底并称为“古希腊三贤”。他的研究领域极其广泛,在概念-逻辑学、物理学、生物学、伦理学、政治学等多个领域都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哲学贡献
逻辑学
亚里士多德被誉为“逻辑学之父”。他首次系统地整理了概念-逻辑学的基本定律,即“思想的法则”,包括无矛盾律、同一律和排中律,这些定律至今仍是所有逻辑证明的基础。
逻辑律经常被称作思想的法则,因为正如社会法则使得社会成为可能,逻辑律使得思想成为可能。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 公元前 384—前 322 年) 第一个将这些定律整理出来…
形而上学与自然哲学
与人物-柏拉图的理念论不同,亚里士多德更关注经验世界。他提出了“四因说”(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来解释事物的存在和变化。
在物理学方面,他提出了关于运动的理论,认为重物比轻物下落得更快。尽管这一理论后来被伽利略通过思想实验所推翻,但它在西方科学史上曾占据统治地位长达近两千年。
亚里士多德认为重的东西比轻的东西掉落得更快。伽利略则认为所有的东西,无论它有多重,都以同样的速度下落。
对“人”的定义
亚里士多德曾提出“人是有理性的动物”这一著名定义。这个定义虽然比人物-柏拉图的“两腿无毛动物”更为深刻,但也面临着反例的挑战(例如,不具备完全理性能力的人类婴儿)。
亚里士多德的假说是:人类是有理性的动物…人类婴儿并非理性的动物,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推理。因而人类婴儿就是亚里士多德的理论的一个反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