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徐州之争
徐州之争是三国前期围绕地点-徐州的归属权而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纷争。它前后涉及了人物-陶谦、人物-曹操、人物-刘备和人物-吕布等多方势力,是群雄割据时期的一个缩影。
曹操攻徐州
争端的最初起因是曹操之父曹嵩在路过徐州时,被陶谦部将张闿所杀。曹操因此迁怒于陶谦,兴起大军攻伐徐州,并下令屠城以报父仇。
操切齿曰:“陶谦纵兵杀吾父,此仇不共戴天!吾今悉起大军,洗荡徐州,方雪吾恨!”
刘备三让徐州
在曹操的猛烈攻击下,陶谦势孤力穷,幸得人物-刘备前来救援。陶谦深感刘备的仁德,在病重之际,两次欲将徐州让与刘备,但刘备皆因“不忍夺人基业”而推辞。直到陶谦去世,在徐州军民的拥戴下,刘备才权领徐州牧。
谦曰:“老夫年迈,二子不才,不堪国家重任。刘公乃帝室之胄,德广才高,可领徐州。老夫情愿乞闲养病。”
吕布夺徐州
不久,人物-吕布在兖州被曹操击败,前来投靠刘备。刘备收留了吕布,并让他屯兵小沛。然而,在刘备奉诏讨伐人物-袁术时,人物-张飞因醉酒鞭打曹豹,导致曹豹怀恨,与吕布里应外合,吕布趁机袭取了徐州城,刘备的家眷也因此陷于城中。
这一系列的纷争,充分体现了乱世之中“仁”与“义”的困境,以及各路英雄之间复杂的利益纠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