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华容道

华容道是事件-赤壁之战的尾声,讲述了在人物-曹操大败后,败走华容道,最终被人物-关羽拦截,但关羽因感念旧日恩情而将其义释的故事。

事件背景

在赤壁被火攻大败后,曹操率领残兵败将仓皇逃窜。一路上,他先后遭遇了人物-赵云人物-张飞的伏击,人困马乏,狼狈不堪。

人物-诸葛亮算定曹操会途经华容道,但他也料到关羽“义重如山”,若派他去拦截,很可能会放走曹操。尽管如此,为了完成整个战略部署,并让关羽偿还曹操的人情,他还是立下军令状,派关羽前往华容道埋伏。

孔明曰:“昔日曹操待足下甚厚,足下当有以报之。今日操兵败,必走华容道,若令足下去时,必然放他过去。因此不敢教去。”云长曰:“军师好心多!…今日撞见,岂肯放过!”

事件经过

曹操败军行至华容道,见地势险峻,且有数处烟起,反而大笑诸葛亮、人物-周瑜智谋不足,认为此处的烟火只是虚张声势。话音未落,关羽率领五百校刀手截断去路。

操在马上扬鞭大笑。众将问:“丞相何又大笑?”操曰:“人皆言周瑜、诸葛亮足智多谋,以吾观之,到底是无能之辈。若使此处伏一旅之师,吾等皆束手受缚矣。”言未毕,一声炮响,两边五百校刀手摆开,为首大将关云长,提青龙刀,跨赤兔马,截住去路。

此时曹军已无力再战。曹操亲自向关羽求情,动之以“五关斩将”的旧事和“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的典故。关羽是重义之人,念及当年曹操的种种恩情,心中不忍,最终回马,放走了曹操及其残部。

操曰:“五关斩将之时,还能记否?大丈夫以信义为重,将军深明《春秋》,岂不知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乎?”云长是个义重如山之人,想起当日曹操许多恩义…一发心中不忍。于是把马头勒回,谓众军曰:“四散摆开。”

事件影响

关羽义释曹操,使得曹操得以逃回北方,保全了性命和一部分核心力量,为日后势力-曹魏的卷土重来留下了根基。从另一方面看,这也为诸葛亮“联吴抗曹”的长期战略得以延续创造了条件,若曹操被杀,北方大乱,东吴很可能会转而攻击刘备,这对当时力量尚弱的刘备集团是极为不利的。

相关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