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岸计划是中国在冷战时期秘密进行的一个旨在探索外星文明并尝试与之建立联系的国防工程,它最终导致了地球与三体世界的第一次接触。
“搜索可能存在的外星文明,并尝试建立联系和交流。” “这是一个国防科研基地,其中正在进行的研究项目需要你掌握的专业知识。” “红岸系统就是一台微波炉,加热的目标是敌人在太空中的航天器。”
展开阐述
红岸计划,国防代号为“红岸”,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国在特殊的国际政治背景下启动的一项绝密工程。其表面上是一个旨在攻击敌方太空飞行器的武器研究项目,但其真实的、也是最核心的使命是探索并与外星文明进行联系。
背景与目的
在美苏冷战愈演愈烈的时代,中国高层意识到,与外星文明的接触可能成为一个重大的技术突变领域。为了避免在这一领域落后于美苏,从而在未来的世界格局中处于不利地位,中国决定启动自己的外星文明探索计划。红岸计划因此诞生,其目标是主动向宇宙中发送信息,并监听可能来自外星文明的信号。
红岸基地
红岸计划的执行地点是位于大兴安岭的90-地点-红岸基地,也被称为“雷达峰”。基地的核心设备是一面巨大的抛物面天线,它既可以作为强大的发射器,也可以作为高灵敏度的接收器。
关键事件与人物
- 太阳的放大功能:1-人物-叶文洁在红岸基地工作期间,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太阳可以作为一个超级天线,将地球发出的电波以恒星级的功率放大并向宇宙广播。这一发现使得地球文明的呼唤第一次有可能被宇宙中的其他文明听到。
- 第一次接触:由于在54-事件-文化大革命中的惨痛经历,叶文洁对人类文明彻底绝望。在一次值班中,她利用太阳的放大功能,向宇宙中发射了地球文明的信息。八年后,她收到了来自87-地点-三体世界的警告信息,警告地球不要回答。然而,出于对人类自我救赎能力的彻底不信任,叶文洁再次回复,邀请三体文明来到地球,帮助改造人类。这一举动,最终决定了两个文明的命运。
- 主要参与者:除了叶文洁,红岸计划的关键人物还包括基地的总工程师16-人物-杨卫宁和政委15-人物-雷志成。他们最初将叶文洁带入红岸基地,但都未曾预料到她最终会做出那个决定性的选择。
红岸计划是人类历史的一个关键转折点,它开启了地球与三体两个文明长达数个世纪的复杂纠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