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概述:41-理论-宇宙社会学的基石,由两条不证自明的基本假设构成,是推导出宇宙文明所有行为模式的逻辑起点。
“第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第二,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
展开阐述
宇宙文明公理是1-人物-叶文洁在与6-人物-罗辑的对话中提出的,它们是整个宇宙社会学理论体系的出发点。这两条公理如同几何学中的公理一样,是不需要被证明的、被认为是普适于宇宙中所有文明的基本前提。
公理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这条公理断言,无论一个文明的形态、道德、文化如何,其最根本、最核心的驱动力永远是“生存”。一个文明只有在确保自身能够存续下去的前提下,才会去追求其他更高层次的目标(如艺术、哲学、科学探索等)。如果生存受到了威胁,其他一切都将变得毫无意义。这是宇宙中最冷酷、最不容置疑的铁律。
公理二: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
这条公理包含了两层含义:
- 文明的扩张本性:一个文明作为一个整体,其内部的物质和能量需求会不断增长,这必然导致它向外部空间进行扩张,以寻求更多的资源和生存空间。这种扩张是文明的本能,与道德无关。
- 宇宙的资源有限性:宇宙虽然广阔,但其中的物质和能量总量是有限的。一个文明的扩张,必然会挤占另一个文明的生存空间和资源。
这两条公理结合在一起,就揭示了宇宙文明之间必然存在的根本性矛盾:所有文明都想活下去,并且都在不断扩张,而宇宙的资源却是有限的。这种矛盾,使得宇宙变成了一个零和博弈的“黑暗森林”。
关联节点
- 41-理论-宇宙社会学 (该理论的基石)
- 42-理论-黑暗森林法则 (由公理推导出的结论)
- 43-理论-猜疑链
- 44-理论-技术爆炸
- 1-人物-叶文洁 (公理的提出者)
- 6-人物-罗辑 (公理的应用者)